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探寻四川隆昌,感受古老神秘的客家“夏布”

时间:2022-09-21 14:49:56 | 浏览:3217

提到隆昌,你会想到什么?牌坊、古寨、兰草、羊肉汤、铺盖面……隆昌,地处川南腹地,直属内江市管辖,沱江流域的一座人文历史名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不仅为成渝两地之古驿要道,亦是人才辈出之地,乡间进士举人无数。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的隆昌又被

提到隆昌,

你会想到什么?

牌坊、古寨、兰草、羊肉汤、铺盖面……

隆昌,地处川南腹地,直属内江市管辖,沱江流域的一座人文历史名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历史上,不仅为成渝两地之古驿要道,亦是人才辈出之地,乡间进士举人无数。

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的隆昌又被誉为川南明珠之称。

提到隆昌的文化,通常人会想到被称为“中国古牌坊之乡”的牌坊文化,或是拥有羊肉汤、铺盖面等众多美食的美食文化,亦或是朱总司令亲自赐名“隆昌素”的兰草文化。

而隆昌的客家文化却是鲜为人知,在这里还生活着几十万的客家人。

隆昌与重庆荣昌相邻,为川南的客家门户,从地理位置上讲,这里是客家人沿长江流域而上,入川的第一站!分散于隆昌、荣昌各客家乡镇聚集区的客家人近30万人,人数仅次于东山客家,为四川第二大客家人聚集区。

寻访隆昌客家,一直都是我们心意已久的愿望,我们终于有幸成行。

来到隆昌后的第二日,一大早,在隆昌客家乡亲天皓哥的带领下,我们要去拜访一座客家祖祠——荣昌盘龙镇古墙村9组的李氏宗祠。


雨后的清晨,暖阳普照,空气清新,车辆行驶在去往盘龙镇的蜿蜒道路上,心情舒畅而轻快,望着窗外的传统客家样式的小四合院民居,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地形也和东山很像,都是浅丘小山坡地形,路景好似西河与石板滩道路两旁的村落景像。


不经意间,我们的车队缓缓停到了路旁的一块石碑旁,当车辆都停稳后,预示着我们此行目的地已到,带着小小的激动与期盼,我们纷纷下车。路旁院子中走出三五长者,似乎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也许是大家都“操”得一口客家话的原故,与这些长者老辈们相互打招呼时,几乎没有任何的隔阂,像是正月间走亲窜户时碰到了多年未见的亲戚般。

也许,这就是所谓“天下客家是一家”的客家宗族乡亲思想吧!

隆昌客家话与东山客家话几乎也是一模一样,相互沟通交流没有任何障碍,仅是口音有些许差别,这种差别好比东山中的龙泉口音与成华、新都口音上的差别般。我想,也许隆昌和东山的客家人大多来自广东梅州与兴宁,也或是东山客家话与隆昌客家话乃一根之源,这也再次应证了隆荣两昌为四川客家门户之说。

说着说着,李氏宗亲会会长及族长老辈们手拿香烛等祭品,带着我们一行人,来到那块李氏公德碑后的院落中,为我们打开了祠堂大门。

虽说祠堂两旁的泥墙老屋都早已垮塌荒废,但正中的祠堂祖屋却保护得非常的完好。看到这保护修缮过的祠堂大门,我们在感受到它那雄浑大气的同时,也发自内心深处的钦佩这些老辈们,守住了宗族的家业,守护了家族的根。

据功德碑记载,这座荣昌仕诚公祠,为客家移民入川时所立。李氏火德公12世仕诚公后裔,火德22、23、24、25、26世后人,总计59户人于清朝康、雍、乾年间从广东龙川移入川渝,于1762年清明节在荣昌南街吊井坝立,而后又几经辗转于2009年清明在这盘龙古墙村重立宗祠。经考,荣昌客家李氏字辈与现在广东龙川字辈相符。也就是客家人俗称的“排得上班辈”。

据传,李氏火德公还是唐太宗李世民后裔。


或许是同出一脉的原故,这座祠堂建筑布局和东山众祠堂无异,都是传统的双天井,三堂屋样式,分别由入户门厅、中厅、正厅祠堂组成。

可以看到图中非常精致的小天井。

小天井不大,由青石板铺制而成,其中还留有磨盘与石条用作踏脚石,长满了青苔的石磨盘给人古意幽幽之感。

中厅堂上牌匾位置写着“燕翼堂”三个大字,据李氏长辈们介绍,此堂号还是古时某位皇帝为奖励李氏祖上某位考取进士的先祖所赐,此故事可在李氏族谱中所查证。

墙上也写满了李氏族人的姓氏辈份详图,以及捐修祠堂的族员名单,真乃大家族之风。

看到中厅墙上悬挂的这副“无愧祖宗”四个大字,我们也为他(她)们竖起了大拇指,这支李氏一族,确实是说到并做到了的。

一眼望去,整座老祠堂庄严肃穆,古风犹存。

为感恩先祖入川开拓的基业,每一次打开祠堂,李氏后人们都不忘祭拜。

正厅祠堂上方的“陇西堂”表明了这支李氏的堂号。神龛上用红纸写着的“道德家风”,表明了李氏把道家老子尊崇为其祖上的开业始祖。同时,道德家风又是客家李氏神榜通用堂号,不管是在隆昌也好,还是在东山也好,我们下乡之时,常常能够看到。

而下方的“万卷遗规”四个字有何寓意,欢迎知道的朋友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相告:

来到仕诚公正厅祠堂位置,在感受大家古风之时,我们也为堂上李氏先祖们敬上一柱红香,略表晚辈来访之敬意。

李氏宗亲会会长为我们详细介绍着整座仕诚公祠的历史与故事,我们也从中学习与了解到了不少的李氏家族文化。这是李氏的字辈排行,其上详细记载了李氏从21世到80世的班辈排行之字。

客家人自古推崇长幼有序的传统礼仪文化,各个家族都有着各自的班辈排行诗词,凡是家族后世之孙的出生,无论男女,都会按照族谱上的班辈排行来命名。同时,也分清了个人在家族中的排行,无论年龄大小如何,都要按照家族排行来称呼,不得违逆。

正厅主梁下的副梁上刻着“克绳祖武”四个字,此为何意,我们也不得而知。

隆昌与隆昌的建筑风格还是和我们东山传统古建有着些许差别的,与川西风格相似,屋脊上的中花采用了一个简单的封印造型堆砌。


不过,这屋基部分还是保留了传统的客家风格,采用石头堆砌。隆昌与荣昌盛产青石,质地坚硬,不易风化,和红砂石不同,用这种青石作为基础是比较坚固的。从隆昌古牌坊的留存就可以看出,这里的青石成就了牌坊之乡的美誉。


整座祠堂都被保护得很好,只是从祠堂外才能看到过去古老的黄泥砖墙结构副厢房,虽说都早已坍塌废弃,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当年客家人入川开基时的不易。


透过荫荫翠竹,远望着仕诚公祠与族人们,老祠堂并非华丽精巧,也无震古烁今的历史,但它依然矗立在这古墙村境地,淳朴好客的李氏一族平静地生活于此,心中的敬佩由然而生,佩服李氏一族将老祠堂保护得如此之好,也为荣昌客家李氏一族对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作出的贡献感到骄傲。

在热情好客的李会长带领下,我们又马不停蹄地往公路对面的夏布生产作坊走去,据介绍,这里还保留着原始的客家夏布生产工艺。


夏布原料为苎麻,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称为夏布,客家人又俗称麻布。

明清两朝,近300多年的客家移民填川运动中,客家先祖们不仅将家乡的玉米、红薯、辣椒、甘蔗、木棉……农作物引入川中种植,更是将其种植、生产、加工技艺带入巴蜀之地,苎麻就是其中之一。

嘉庆《温江县志》记载:温江物产中产苎麻,“粤东籍家多种之”。足见客家人对苎麻的引种、生产、纺染等工艺是有史可证的。

依稀记得,我们东山片区各村落间还保留着过去“某某布坊”、“某某染房”的称呼,这些小地名在半个世纪前都还保留着传统粗布、麻布的纺织布染生产,这些历史也是可以在成都老一辈客家阿婆阿公口中得以佐证的。

今日,得此一见如此传统古老的原始技艺,真算是开了眼界!呵呵!

来到这些古老的生产作坊内,恍如隔世。

经过打麻后的麻丝线在这里完成着第一步的加工,无数的麻丝被剥得又细又长,在这台纯木制老机器面前缠绕着,最终被加工成一团一团的麻团。

热情的李会长一边为我们介绍一边为我们演示着生产时的工序流程。

这些麻丝线比想像中的还要长很多,从院子的这边一直延伸至院子的尽头,目测有30米左右,其长度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无数的细丝最终汇聚在一起,被加工成一条细麻线。

最终被加工成一团团的麻团,好似小灯笼一般。

来张近照,麻丝生产成为麻团,就算完成了初加工的第一步了。

纺车,纺麻线所用,我等年龄之人那是从未见过。今天,看到这等父辈口中传说的老物件,它给你传达的是一种来自旧时的原始与神谜,最重要的是,这些老物件至今还未停息的生产着。

快看!老古式的织布机!

麻线在这里紧密而有序的排列,最终经过织布人之手,在这台机械上完成一次华丽的转身,被织成一匹匹的成品麻布。

别看这间简易的织布作坊,它为附近的乡亲们提供了无数的劳动岗位。周围的阿妈阿婆们在这里日夜编织着,有的添补着家用,有的供养着寒门学子,有的赡养着家中的老人……

每一台织机背后也许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除了故事还有生活,她们用勤劳的双手仍旧继续编织着自己的生活!

对于无比好奇的我们来说,也忍不住想去体验。

在得到厂长的允许下,我也坐上去感受了一下。呵呵!

看着织机上的夏布,真想下次来亲眼看看客家乡亲们织布时的场景。

正当大家兴致勃勃的参观时,钟厂长为我们拿出了一匹成品布来,为我们我们讲解到:一匹成品夏布为三尺宽25米长,价值近4000元,这样的成品仅是夏布生产初加工的第一步,接下来的还要经过漂洗、浸染等精加工环节后,才能生产出最终的成品上市销售。

古时,这种轻薄细软,凉爽透气的夏布可是进贡皇室的贡品。如今,它又深受海外友人的喜爱,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海外。因此,近些年来夏布的生产,日渐兴旺起来,逐渐由家庭作坊式转变成完整而规模化的夏布生产产业。

最后,有幸与钟厂长在他家的夏布生产作坊前合影留念。

感谢他为我们的详细介绍,让我们又一次学习到了客家先祖留传下来的古老技艺。


在结束此行之前,李会长叫到我们,给我们指着老祠堂旁边的旧屋基,并介绍道:今年,李氏一族准备在这片祖地上重新修建祠堂。到时,一座完整而功能齐全的新祠堂将在这里拔地而起。

或许,我们下一次的到来,将看到的是一座全新的祠堂,隆荣李氏一族将在移民填川的300年后重立家族基业!

最后,我们也代表东山客家由衷的祝福隆荣客家:

兴隆万载!繁荣昌盛!

相关资讯

8000件数秒售罄!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首款数字藏品客家双系壶引发抢购

记者从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获悉,5月16日下午3时,客家双系壶数字藏品在七级宇宙数字艺术平台公开发售,引发16万人在线抢购。发售开始后,每份售价29.9元、限量8000件的数字藏品在数秒内即告售罄。伴随着数字藏品的持续走热,馆藏文物开始走上“

这个县位于潮汕,但超过一半人讲客家话,还有超多客家美食

揭西县,广东省揭阳市辖县,位于潮汕平原西北部,地处莲花山支脉大北山南麓,榕江南河中上游。东连揭东区,南邻普宁市,西南接陆河县,西北与五华县为邻,北与丰顺县接壤。揭西县居民讲客家话、潮汕话两种语言。其中操客家话的有上砂、五云、良田、坪上、河婆

「走遍江西100县」赣县区:客家先民南迁第一站,世界客家摇篮!

赣县区始建于汉高祖6年,因《山海经》所记“南方有赣巨人”而得名,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是“客家先民南迁第一站”、素有“世界客家摇篮”之称。赣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积淀千年的客家文化,养育了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客家人;这里既有彪炳史册

「走遍江西100县」赣县区:客家先民南迁第一站,世界客家摇篮

赣县区始建于汉高祖6年,因《山海经》所记“南方有赣巨人”而得名,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是“客家先民南迁第一站”、素有“世界客家摇篮”之称。赣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积淀千年的客家文化,养育了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客家人;这里既有彪炳史册

探寻四川隆昌,感受古老神秘的客家“夏布”

提到隆昌,你会想到什么?牌坊、古寨、兰草、羊肉汤、铺盖面……隆昌,地处川南腹地,直属内江市管辖,沱江流域的一座人文历史名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不仅为成渝两地之古驿要道,亦是人才辈出之地,乡间进士举人无数。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的隆昌又被

四川隆昌将常态化开展沉浸式演出|创旅游名县 看隆昌变化

封面新闻记者黄晓庆7月14日,内江隆昌市南关石牌坊风貌改造项目正在进行。今年6月,一场融游览、剧本杀、沉浸式演出为一体的演艺项目——《遥感牌坊街》,在这里震撼上演,大受欢迎。此次风貌改造,就是为了增加声光电设备,让演出更加精彩生动。随着旅游

聚焦隆昌石牌坊|四川多位专家齐聚隆昌,为石牌坊保护规划出谋献策

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 黄晓庆2001年, 隆昌石牌坊作为四川清代古建筑代表者之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时隔20年后,隆昌石牌坊的保护、规划和推广迎来新的契机。1月22日,著名诗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向以鲜,四

“让世界盖上隆昌被”内江隆昌力争打造中国轻纺第四极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郑志浩 内江观察 罗尹 唐广 摄影报道10月16日,内江隆昌市环城东路,中国西南国际轻纺城项目现场,工人正在进行外立面的装饰装修工作,一期项目正在收尾,原本灰色的混凝土外墙被越来越多光洁的瓷砖覆盖。西南

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丨2022年隆昌市文化进万家·精致靓丽隆昌行

创天府旅游名县展隆昌变化新貌隆昌是家,在这里,不问他乡与故乡。隆昌也是远方,在这里寻觅诗意,心之所向。从浩渺的时间里定格珍贵的一帧。从深邃的镜头中捕捉生命的脉搏。隆昌摄影人以特有的灵感、靓丽的视角,见证家乡的真实与美好。隆昌市摄影家协会助力

​中国客家菜之乡,就为这些地道美食也要来一次,游客直呼太好吃

龙岩长汀,虽然很多人来福建旅游不会一下想到它,但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客家首府、中国客家菜之乡,悠久的历史在这里留下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在2004年,中国烹饪协会颁布的中国客家菜之乡便是长汀,吃客家菜当然来这里啦。

「客家文脉」“南国牡丹”吐新蕊,广东汉剧传佳音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丘锐妮羊城晚报5月26日客家文脉报道版面皮黄声腔,一响头弦入戏来;中州音韵,一朵“牡丹”南国开。作为岭南文化的一张名片,广东汉剧大气典雅、声名远扬,绽放美丽三百多年,流传了许多经典作品。秉承“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

#原创诗词#​外如城堡固且坚,历尽沧桑几百年。一族宗室齐御辱,四世同堂共团圆。诗书传家源流远,耕读继世福运绵。永定客家土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永定土楼的建筑,展示了客家人的智慧。

梅州兴宁:爷孙三代75年深耕客家糕饼业,留住乡愁滋味

在此土生土长的兴宁市贵和兴糕饼厂里,曾贵香爷孙三代发扬客家人勤劳务实的品质,敢于拼搏、灵活抓住市场变化,75年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中守正创新,将传统糕饼业做强做大,不但守住了。兴宁市罗岗镇罗中村土寨下片早在20世纪中期就是兴宁传统糕饼的主要产地。

兴宁径心,二五八,赴两百年的客家古圩

客家古邑兴宁市的径心圩,位于兴宁东北边与梅县交界处,兴梅公路(国道)从此经过。径心圩地处径子山、叶华径、烂泥径的中心,故得名。初起于清代,历经变迁,现径心镇合于径南镇,但圩场的位置

台山有个纯客家镇

人口3万多人,赤溪镇是台山仅有的纯客家镇,是台山唯一的纯客家人聚居地,讲客家话(也会讲普通话、广州话、台山话),保持着完整的客家习俗,秉承着客家的优良传统和独特文化。区域面积282.22平方千米。广东台山赤溪镇位于台山市,三面临南海,属半岛。

友情链接

网址导航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铁皮石斛资讯网湖州新闻头条网今日潍坊法拉利跑车网三明今日新闻网良品铺子零食网建材市场资讯网光伏发电资讯网汽车美容网嘉峪关旅游攻略鼎湖山旅游攻略个人养老金资讯网东温泉风景网今日秦皇岛易烊千玺歌迷网
内江新闻头条网-四川内江今日热点新闻、内江新闻网今日头条、四川内江东兴区新闻网、内江特色水果、内江特色美食、内江人才网、内江人才网招聘会、内江天气预报、内江市中区最新消息、内江东兴区最新消息。
内江新闻头条网 aisika.cn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