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乡土四川:川南威远县的葬俗文化

2022-09-23 01:40:54 3997

摘要: 丧葬习俗古已有之,皇族帝系、大臣贵族大办,小族、贫民小办。伴随人类至今,各有不同。就威远县而言,与其周边县域大同小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丧葬形式也发生变化,由复杂到简单,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情况。观其发展,不止是社会进步而带来的...

丧葬习俗古已有之,皇族帝系、大臣贵族大办,小族、贫民小办。伴随人类至今,各有不同。就威远县而言,与其周边县域大同小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丧葬形式也发生变化,由复杂到简单,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情况。观其发展,不止是社会进步而带来的变化,还有思想上认识与从经济上多有考虑的演变结果,另外还有家族延传的因素。

四川省人口众多,其祖先大都由元末到清中期之间外省迁来,把各省的风俗随之带来,在蜀地形成一个综合之地。一座好的坟地可让后人平安、发富的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而且还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这方面的书籍留存也不少。所以威远人老、病逝前,多要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择一个较早的地势,以养千年之地,福泽子孙。有的还提前建坟,以便百年之后享用,俗称“修山”。观光绪五年富顺余天藻的《安溪地话》载:“四川五方杂处,湖广籍人多,广东、福建人次之,江西人少有落业者。信地理,惟见广东、福建,尽见信地人,多发富贵,五省人亦多有信地者”。以上可见,川人信地修宅、葬坟的事实存在且多。

家中老人病故前,贤子孝孙在外工作都要赶回家服侍,当场守着离逝,称为“送终”。养儿送终才圆满,否则是人生缺憾!然后,放鞭炮以晓邻居与祖先,在旁烧一大堆纸钱,称为“烧老纸”,又叫“落气钱”,老纸装罐以后要陪丧者下葬。给死者换上事先准备好的寿衣、寿裤、寿帽、寿鞋,装棺入敛。并在棺旁放一盏长明灯,此灯要保持一直不灭,期间亲人要日夜轮流守在旁,称为“守灵”。在棺前桌上供一只熟公鸡,被称为“压路鸡”。家人会集在一起商议办丧事,分工通知村小队长(村小组长)、亲朋好友,待村小队长来后,会指定一部份主要骨干分工买菜、请道士等一切事宜,现今威远年青、力壮男女大都外出打工,办伙食多有不便,城里人在饭馆晏客,农村则多为请“一条龙”服务。

如果逝者在外去世,运回老家过程中要一路抛“买路钱”纸,每遇岔路口鸣放鞭炮。棺材不能进屋,只能设灵堂在院坝中。所以重病将要去逝者,都要求回家,方感死而无憾。整个办丧期间,无论是丧家,还是奔丧家来的客人,都必须身着素服,不许穿花红显眼的衣裤,不许戏笑打闹,以对逝者的尊重。这点现今不太严肃了,九十年代还有夜间放电影的现象,内容情节引起观众哄然大笑。

威远县宋墓石刻玄武图/李东摄

古代丧期是请专人择日子来定时间,所以有一天的,有几天的、上月的、半年的、一年左右都不等才下葬,威远县境选用看期所用的书籍,一般是采纳董德彰先生著的《精选长历》。而今,因思想认识上得到转变,加之天数越多,费用越高,所以一般多为三天古期(去世当天、第二日、下葬当天),开个“小灵”(即:指路、上孝、成服入殓、绕棺应更、辞灵发驾、还山安葬、迎灵安位)、念一下祭文、亲属跪拜、诵点血和经之类,简单搞整一下,加上吊唁人员二十桌左右吃饭,就要耗费三到五万不等。

亲朋好友及本村人来悼丧,首先远远的就能看到丧家房前会有一根高高有稍的竹杆,杆上挂着纸制作长长的“望山纸”。按习俗丧者满六十岁者为红纸制作,六十岁以下为白纸制作。如有至亲或重要客人到来,则在院坝前先放一串鞭炮后才能进。然后会有人为你手大臂戴上纱布,根据亲属关系,用不同颜色的纱布来区分,邻居、本村的人一律戴青纱,同姓、亲戚戴白纱,丧者曾孙辈含以下辈,戴红纱,孝子、孝女的头及上身披戴一块白孝布,并要用苎麻来捆结。而今,除孝子女外,简化统一在手腕上系一根红毛线套起,以作表示。三岁以内的婴幼儿,则要请“道士”在小孩后背心衣服上印一个避邪的章,以免鬼魂缠身。还有历来习惯,凡与丧事有关的物品皆要贴上红纸条,凡参与分工办丧事的人皆要封一个小红包,一般一个丧事办下来,正常情况下红包二千元左右。

然后一张桌子后坐着一位村小组长,或小组长指定专门登记来人和收礼金,一般地邻上一百元,根据与丧家的亲疏关系,有二百、三百,更多不等。在八十、九十年代时兴送花圈、彩幛(即:一匹布,把布支撑起来形成一整块布)。近年,不知道什么时候兴起写丧礼排号中,认为遇上第一百号为不吉,赶礼者会百事不顺,甚至得病、死亡。所以,都不愿赶礼金排到第一百个位置上,顺序排在一百上的也没办法,丧家采取退回礼金,并封上红包,以作欠意,但赶礼者还是觉得心中不顺,有的还大哭倒霉,这些都是迷信思想。向义镇土桥村的做法与众不同,他们在赶丧礼第一百位置填上村办公室名,由村上赶丧礼一百元,来解决老百姓的迷信之忧。

道士来后,与丧家交谈操办丧事项目,每个项目收费准标不一样。现在农村所谓的做“道场”,则是超过三天以上,项目较多的法事,这种情况道士一般要例写“经单簿”。写经单簿则要翻看主人家的“家谱”,因为经单簿上不单要写丧者的生辰八字、地课时间、念了哪些经书、列上贤子孝孙等外,还要上书入蜀始祖开始到丧主垂直世系祖名。而今,威远县民间所称的道士,实际有大部分非“道士”,而是“和尚”,只是他们不忌酒肉,留长发而已。区别他们很容易,在丧事期间他们念的是佛教的经书,画像也是佛道中的人物,在做个别项目法事特定时会穿袈裟。老百姓根本不懂这些,统一称道士,他们也难得解释,都一一答应人们的称呼,这还是我曾经疑惑问“道士”得知的。威远县民间专做丧事的佛教分三派:报恩、坛前、药师,当中如报恩派参道教,所以法事佛、道一体,其画像释伽摩尼佛居中,道德天尊、原始天尊分别左右,主体还是佛教人物。而真实的威远道士确是较少,他们是道教中分支的“正一派”。最近,县民宗局在两河镇永福村农户家中就发现一块道教木板“雷坛”,雷坛正中偏上是“祖师殿”,下“元皇宫”字样,在下是主祭祖位,正面彩绘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神位龛,可惜损毁严重,大部份已看不清楚。据笔者网友道士李廷科介绍,雷坛上前后共有好几十位神仙,他列举了一些:

三清道祖十极高真、昊天至尊玉皇上帝、中天星主紫微大帝、天师教主靖应真君

洞神大道混元老君、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大洪宝山灵济祖师、罗公师祖五通明王

灰山顶上百豪州县、金氏师姐柳氏师娘、统兵圣母郭氏三娘、执旗大将捧印仙官

东仓西库南田北地、金角先师银角大将、宫王真君花菌姊妹、三仙王姥花林大帝

开荒业主阜老前人、前传后教历代宗师、造枪童子看剑郎君、引兵童子押瘟先师

十二年王十二月将、东方青帝九夷兵马、南方赤帝八蛮兵马、西方白帝六戎兵马

北方黑帝五锹兵马、中央黄帝三秦兵马、生身父母原命真人、千千兵马万万神将

雷坛会上一切真仙。

清代威远县两河镇道教雷坛/李东摄

威远人去丧家吃饭叫作“吃杠子肉”。杠子,抬棺工具,是为避讳“抬死人”之说。但丧家办丧事期间还保留着吃素的风俗,并且还要站着吃,至逝者上山安葬才能吃荤,这个习俗传承数千年了。经打听老前辈得知原因:不知多少年前,人类生活坚苦,过着蛮荒的日子,家中人去世后,是家里亲人食用填肚子。后来某圣人(猜想或是周公)说,逝者生时为家苦苦一辈子,子孙不应把他(她)吃了,要留着祭拜,并感谢他(她),要讲一定的礼制,不能与其它动物一样,我们人是有感情的。大家觉得他说得有理,家人就再不食用了,但来悼唁的客人要吃饭,就给他(她)生前的亲朋好友享用吧!所以,丧事期间如果吃肉,就相当于吃家中逝去的亲人,有失礼数,是不允许的。至于土葬,又传是一对男女守着死人哭,观音菩萨路过,问为什么要哭?答曰:“这么大热的天气,我们吃不完,要臭,怎么办哟!”菩萨说:“这好办,你们把他(她)埋了”。后来,大家都学着挖坑埋了,这就形成了土葬。


由于威远人习俗上,人去世后均要请“道士”,由于道士时间紧、任务重,跑了一家,又跑二家。所以威远的道士为了不误时间,往往把出殡时间选在早上的六点钟,这样即方便了自己睡觉,又便于完事后走下一家。在开棺亲人见逝者最后一面后,道士做仪式发丧,将棺材下的砖抛出,并用刀在门槛上砍一刀,呼“出不出?”众抬棺者回答三声“出、出、出!”并用同时“腰触”(即:抬棺顶杠休息、换肩的触路棍)使劲触地三下。在抬棺去葬地路程中,棺材始终不能落地,棺材顷斜也不能用腰触去碰和扶正,不然就会不吉。由洒买路钱的走在最前面,其次拿灯的,再后依次拿引魂幡、端灵、抬棺、送葬人群。下葬盖土后还有一习俗,就是丧家人谁先跑回自己家,谁就会发财、发富,而且回家的道路不能与出丧上山的原路相同。


无论丧家请的是僧还是道,都会写一个期单交给丧家,这期单上有死者生辰、安葬八字,从“一七”到“七七”。丧家每七天去坟前祭奠一次,威远人特别注重“五七”,许多家庭在这天会再次晏请血亲,和请“道士”祭祀,给死者烧灵房等项目。道士(含僧)另行前还会交几道符纸给丧家,贴于房屋的每道外门,以避讳祸事。主人家应忌讳的是,在“道士”完事出走时,不能像平常一样说一些:“再见、以后来耍、以后来坐、二哈又来”等等的客套话,这样预势着自己家还要死亲人,不吉。

在旧习俗中,死了人后有煞期,道士会通过他的计算方法得出准确时辰,写单告知丧家,到时提前烧纸钱、蜡烛、香后躲避,这就是“出煞”,活人闯到“出煞”就要得病不吉。出煞是怎么一会事呢?据老人讲:人死后,鬼魂有三魂七魄,一魂守尸、一魂寻食、一魂受审。人去世时,鬼魂在刚落气的地方下沉地里,根据人死时的时间不同,魂魄落地深浅不同。道士会依据时间计算魂魄落地深浅度,每天魂魄会上升一尺,到最后魂魄出地之时,便是出煞之期。传说那个时辰,鸡脚神与无少二爷(即黑、白无常)被阎王遣来抓鬼魂,鸡脚神、无少二爷手拿铁链,套锁把刚从地下升地面的鬼魂脖子套住,拉着在各房间游荡一翻,然后离别而去,去接受活着之时人间所做的功过,死后受审。这便是出煞,家人在这个时间段要避开躲煞,有煞(杀)气。 计算出煞日期,就得知道死亡时间,推算出魂魄入地深度,从而得出煞期日子。一般都是道士以天干、地支来推演的,下面把方法列下:天干甲/己-九尺

乙/庚-八尺

丙/辛-七尺

丁/壬-六尺

戊/癸-五尺

地支子/午-九尺

丑/未-八尺

寅/申-七尺

卯/酉-六尺

辰/戌-五尺

巳/亥-四尺

尺,这里的多少尺,是魂魄入地深度。譬如一个人死于农历某月甲子日(初六)卯时,那么他的魂魄就是天干九尺(甲)与地支九尺(子),相加合共得一丈八尺,即地下一丈八尺之处。每一日魂魄上升一尺,按此推算,第十八天的农历廿三日亡人去逝之卯时,便是出煞之时间。再举例,人去逝时间是农历某月的癸亥日(初一)的子时,天干的(癸)是五尺,地支的(亥)是四尺,相加合共得九尺,魂魄落地下九尺之处,每日魂魄上升一尺,亡人在第九天的农历初九日子时,便是出煞之时。

对于不知道什么时候去世的,则另有办法。《殃煞酌要》有载:“子午卯酉恰中指、辰戌丑未手掌舒、寅申巳亥握定拳、亡人死间定不差;子午卯酉口狼张、辰戌丑未眼睁光、寅申巳亥拳着手、但逢火日尸不强”。这个办法就是观看逝者去世后的停留的动态样子,每个动态代表不同去世的时辰,从尔得知去世时间。

据说有人不信出煞一说,就在出煞前,把家中草木灰洒在大门口与死者落气的周围地上,等待出煞时间过后回家中查看,果见灰上有鸡脚印迹。

在威远的葬俗中,有一部分葬俗不太一样,他们是客家人,即福建的汀州、广东的梅州、江西的赣州,清中期迁川来的。他们对墓碑上的文字有一定的要求,以“生老病死苦,或富贵贫穷绝”来排顺序,碑文上五字轮回数,最后一字要落在“生老”两字上为吉,“病死苦”上为凶;碑上三竖文字分上、中、下三榜,每榜最后一字落在“老”字上,谓之“三老一生”。对于女性的书写,则均作“孺人”。孺人,本为古代七品至九品贵妇专用,客家人则平民也用。尔今,威远县境内墓碑文的书写已融合不再尊“三老一生”,湖广籍、客家籍都统用“孺人”专词了。客家人葬俗的另一大特点是“二次下葬”,即:人去世下葬后,至少三年以上,重新捡“金骨”入坛罐安葬。有原地安葬和迁葬两种,不管哪种安葬,都要在坛内盖壁上用毛笔书写逝者名讳、生辰、地课八字,和安葬、迁葬时间。文字书写方式有两种:举例一,威远县城湿地公园原名杨家坝杨氏,清代由福建迁来,查看金坛内盖,文字书写是以坛盖顶为中心,盖檐内壁沿左向右排写,成一圈圆形;举例二,界牌镇桥凼村斑竹林的李氏,清代由广东省五华县迁来,葬在花园村雨师山的金坛,是以内盖顶为中心,盖檐内壁沿四面八方竖条形放射性延伸书写。由于客家都是捡金骨入坛的,没有放贵重物品的习惯,盗墓者看到高大的坟墓,费心劳力的掘开,见到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坛罐和人骨,往往是空手而归。由于各祖籍迁来大融合,封建迷信思想的作用,家庭的不顺和发富贵的理念影响,有些坟墓已不限于二次迁葬,三次、四次,或更多。

威远县福建客家移民杨氏墓内的清代金坛内盖/李东摄

威远人丧葬历来实行土葬,认为“入土为安”。以柏树棺材为佳,每块必须采用整木制作,又以上了漆的棺为好,习惯上人们称为“寿材”。古代有僚人开凿岩石葬的崖墓,俗称蛮子洞,门口有石板密封,后多脱落;贫者以草席裹尸或简易木块装殓,泥土复盖垒坟。一直以来,坟不能沾铁器,固威远的坟都采有石头和砖拱砌成。近年发现的威远县宋墓,如严陵镇建设村余家祠堂背后的宋代墓,均为石质,有四方神兽,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龟、蛇),门口有守墓门神、正中后壁上有石像,另墓石壁上有花卉衬托,文化信息较强。威远还保存个别广东迁来的坟成圆形样式,被称为“广东坟”。八十年代以前还有用瓦和石灰砌成的坟,俗称“灰包”。七月份,笔者在县城狮子看到正在维修明代御史魏洪冕墓,墓的左后侧就有一座被挖开的灰包坟,墓内壁光滑,上毛笔写有:“乙辛(向),戊寅年十一月廿五修造”。至于是哪一年的“戊寅”年,就不知晓了,因为前面没年号,这是一个历史缺限。公元1975年开始,全县逐步推行火葬,火化后的骨灰盒也是土埋,另有极小部分人在石壁上凿洞放骨灰盒,比如严陵镇联合村矮房沟就有。近年,国家政策允许,又有部分人将骨灰盒存在寺院,譬如向义镇白石村的静宁寺。


可以说威远县境内的丧葬习俗主体没变,都是以怀念逝者的仪式活动,项目内容在减少,但形式上却由复杂转向简易。

(作者:李东,四川威远县人,祖籍广东梅州五华县,威远县地方文化资深研究者,来源:巴蜀客家研究微刊。)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